這樣日文翻譯真的沒問題嗎?
鳳梨酥是「パイナップルケーキ(Pineapple Cake)」?這樣日文翻譯不尊重其產品故事
攝影於Google搜尋結果
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,鳳梨酥使用日文「パイナップル ケーキ」來翻譯。其實,這個翻譯讓一般日本人不太了解、也很難想像鳳梨酥到底是個什麼樣的食品。
「ケーキ(Cake,蛋糕)」其實不妥當,但已開始普及
對日本人來說「ケーキ(Cake,蛋糕)」一般指生日蛋糕,綿綿軟軟的蛋糕。所以當日本人聽見「パイナップルケーキ(Pineapple Cake,鳳梨蛋糕)」時,總是會誤解成有鳳梨夾心的蛋糕,與真正鳳梨酥的樣貌、差距很遠。
雖然此翻譯詞並不妥當,但在流通市面的日文導覽等資料上,也已經使用了一陣子,日本觀光客也只能以此詞尋找鳳梨酥,目前最好的方式,還是只能暫時以此詞與正式翻譯並用。
「パイ(Pie,派)」也不恰當
後來有些業者知道上述「ケーキ(Cake,蛋糕)」翻譯之錯誤,然後以「パイ(Pie,派)」來代替。但在日文中,此詞一般指起酥皮點心,與鳳梨酥還是有點差距。
「クッキー(Cookie,餅乾)」較適合
我個人覺得,使用「クッキー(Cookie,餅乾)」比較適合。例如翻譯為「パイナップルクッキー(Pineapple Cookie,鳳梨餅乾)」,即便沒吃過鳳梨酥的日本人,也大致可以聯想到鳳梨酥的口味與口感。其實像桃酥的常見日文翻譯也是「くるみクッキー(核桃餅乾)」。
用「鳳梨酥」或「王梨酥(台語)」,談產品故事最佳
除了鳳梨酥之外,台灣還有很多好吃的甜點,那為什麼日本人還要特地買鳳梨酥呢?主要就是因為日本人出國消費時,並不只是關心土產是否好吃,還更想知道土產是否擁有與台灣這塊土地相關的「產品故事」!所以,在行銷上可以加強台灣鳳梨酥「錯過可惜」的由來。
補充一點,其實到目前為止,還有很多日本觀光客不知道,鳳梨酥與台灣傳統文化的密切關係,像是「旺來」之諧音「王梨(ông-lâi,鳳梨)」,帶有吉利興旺之意。甚至誤解了「土鳳梨酥」為正牌鳳梨酥,說冬瓜餡的鳳梨酥是冒牌貨。當真正的故事再也沒有人在乎,我想,鳳梨酥原有的產品價值消失,也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!
最後,建議還是用「鳳梨酥」或「王梨酥(ông-lâi-soo)」,再用日文來補充說明。這樣才能讓日本觀光客了解鳳梨酥的傳統涵義,且更加了解台灣人喜愛鳳梨酥的原因。
- 鳳梨酥 – 維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書 (2014年2月6日閲覧)
- 鳳梨酥 – Wikipedia (日文,2014年2月6日閲覧)
- ケーキ – Wikipedia (日文,2014年2月6日閲覧)
- パイ – Wikipedia (日文,2014年2月6日閲覧)
- 桃酥餅 – 維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書 (2014年2月6日閲覧)
- 可以有更好的翻譯/解釋嗎? 關於【鳳梨酥】 @ Cutie @ Fun Kitchen 吃、喝、玩、樂 生活誌 (2014年2月6日閲覧)
若您覺得此篇文章不錯,請按讚或分享。
發表於 2014年2月14日19:40
相關文章
- 一次搞懂!您如何把日文翻譯搞烏龍,產出「日本人有看沒有懂」的日文?
- 如何推廣台灣鐵道旅行給日本觀光客?第一步就是替日本觀光客著想!
- 商務上使用免費電子郵件位址(Gmail, Yahoo, Hotmail等)可能會失去日本顧客信任
- 日文翻譯(中日翻譯)品質是怎麼決定的?
- No Show的「失格的台灣人」有錯?還是讓台灣人No Show的日本旅館有錯?
- 看台北捷運旅遊導覽地圖學,如何避免「日文翻譯很中文」(中式日文/台式日文)?
- 日本人在桃園機場學台灣如何處理兩岸關係
- 鄭成功出現於300年前的日本大眾娛樂劇「國性爺合戰」!日本人看鄭成功
- 「C」字開頭的茶國與「T」字開頭的茶國:從茶之傳播路由,看大航海時代的台灣